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待解,未來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華夏時報記者 李未來 見習記者 撒元明 北京報道
數據顯示,我國水泥8月份產量21517萬噸,同比下降5.2%;1-8月份水泥產量157325萬噸,同比增長8.3%。“十三五”期間,水泥行業貫徹落實錯峰生產,產能置換,緩解了產能過剩的矛盾。但是目前,水泥行業面臨的形勢并不樂觀,產能過剩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有行業專家表示,在產能置換的新政及能耗管控與雙碳目標下,未來水泥行業會壓縮實際產能基數量,行業的集中度將持續提高。
水泥行業面臨減碳壓力
據水泥協會信息研究中心統計,截止到2020年底,前十家大企業集團的水泥熟料產能占總產能的57%,較2015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較“十二五”初提高了10個百分點。集中度提升和市場環境的有效改善,為行業經濟效益的回升,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水泥協會會**登榜在2021年水泥經濟論壇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水泥行業認真貫徹落實錯峰生產、產能置換等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積極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緩解了產能過剩矛盾,為穩定行業效益創造了有利條件,為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做出了行業應有貢獻。
不過高登榜表示,“十四五”期間,水泥產業仍將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尚未解決產能過剩、行業區域發展不均衡、水泥需求平臺期面臨下行壓力以及“雙碳”目標指引下的碳減排等問題。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巡視員呂桂新表示,當前,水泥行業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還沒有解決,一些地區新上項目沖動較強,對此全行業不能掉以輕心。水泥行業要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行業管理全過程,堅定不移推動化解產能過剩工作,堅持不懈做好水泥常態化錯峰生產,積極穩妥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升水泥行業智能制造水平,推動行業健康穩定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發改委產業司二級巡視員皮建華在講話時表示,長期以來水泥行業多側重于技術、工藝和裝備方面的研究,在眾多研究機構中,經濟研究一直是短板。“十四五”時期推動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一以貫之地堅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以貫之地深入推進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考慮水泥熟料產能產量、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節能減排、碳達峰等相互影響,完善政策措施,促進水泥行業提質增效,提升供應鏈產業鏈安全保障能力,推動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集中度持續提高
2021年上半年,實現水泥產量創歷史新高,達11.47億噸,同比增長14%。兩年平均增長約4.2%,上半年累計水泥產量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水泥協會副秘書長、數字水泥網CEO陳柏林在《水泥市場趨勢研判》報告中提到,未來隨著產能置換的新政后,置換難度會大幅增加。尤其是跨省置換將迅速冷卻。而且在能耗管控與雙碳目標下,會壓縮實際產能基數量。未來行業的集中度,區域集中度將持續提高,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建材集團總經理曹江林表示,“十四五”期間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一要政府支持、協會指導和企業自身努力;二要大企業引領,各企業同心協力;三要堅持供給側改革,秉持“行業利益高于企業利益,企業利益孕育于行業利益之中”的發展理念。
曹江林強調,水泥行業要在以下工作中下功夫:一是限制新增,減量發展;二是綠色優先,低碳發展;三是自立自強,創新發展;四是自律經營,共同發展。
水泥協會執行會長孔祥忠表示,產能過剩是經濟發展周期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只要堅定不移貫徹執行好產業政策,水泥行業依然大有可為。事實上,在面臨去產能、環保、碳減排等壓力挑戰時,水泥行業對科技創新投入力度是大的,接下來水泥行業還會進一步追求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孔祥忠認為,“十四五”期間水泥行業會面臨能耗雙控、雙碳任務,水泥企業在數智化、碳減排、結構調整等方向的投入會持續加大,這是水泥行業現階段的歷史使命,同時這也意味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如內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資請注意風險,并謹慎決策